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我系博士论文写作经验分享会成功举行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03

我系博士论文写作经验分享会成功举行

 

2017年12月25日,我系博士论文写作的报告在博文楼3楼举行,冯亚琳教授邀请的两位新晋博士,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所史良博士和来自柏林自由大学的张硕博士做了博士论文写作经验分享。德语系青年教师及研究生等30余人参加了本次分享会。

QQ图片20171229141800

在分享会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所史良博士做了关于“现代德语文学叙事手法的转变”的报告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他从“模仿的行为意义”入手,引入艺术的真实观。艺术对自然既存在“模仿”的基础,也有创新的需求,随着照相机的发明,以模仿为宗旨的艺术的真实观陷入广泛的怀疑中。现代之后,艺术开始由客观、具象转变为主观与抽象,即由纯粹模仿转为“象征”。而文学走向抽象的极端,便陷入形式主义,因此模仿与象征的结合势在必行,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语言学转向之后符号与意义之间稳定的关联不复存在,文本的阐释也成了一个过程,把读者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放弃了对唯一真理的追求。文学的呈现变成“主观真实的过程”。随后同学们就文学叙事手法转变的其它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之后柏林自由大学的张硕博士结合自己撰写博士论文的经历,给参会师生提了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建议。读博前四年,她都在阅读经典作品,涉猎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她认为,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并做好笔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做文学研究的基础。读文本的时候,关键是要学会找“题眼”,而找“题眼”的敏感度则依赖于理论基础。结合自身经历,她还建议同学们建立读书小组,自由而深入地阅读、讨论,进而从“做报告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QQ图片20171229141818

最后,两位博士针对同学们“自身论文选题”、“在国外读博的体验”及“学文学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解答。冯亚琳教授表示,同学们与学长学姐的交流氛围非常好,以后会经常请他们给我系学生作报告。分享会在温馨而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撰文:陈维

                                                    摄影:王玉磊

上一条:我系主办“文化技术与德语文学研究模型” 下一条:“德之我幸 语你相遇”——德语系成功举办2018年元旦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