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华中科技大学谭渊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05

 

应我校德语系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谭渊教授于527日下午2:30在博文楼德国研究中心做了题为“异域光环下的骑士与女英雄国度——17世纪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的讲座。讲座由冯亚琳教授主持,数十名德语系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谭渊教授从公元前五世纪末这个时间节点开始,介绍了欧洲对中国形象的早期认知——Sȇres(赛里斯)。罗马帝国后期,赛里斯被描绘成和谐的东方丝绸之国,来反衬当时罗马的衰败。十四到十六世纪在欧洲具有影响的三部游记(《马可波罗游记》、《鄂冬立克东游录》和《曼德维尔游记》)记录了对中国的一些描述,这些描述都强烈的激发着欧洲对中国的兴趣。1583年耶稣会士进入中国传教,开启了欧洲对于中国风尚的崇拜,尤其表现在瓷器上,也涉及到中国的建筑,仪仗,科举,农业等等方面。这些传教士的报导对同时代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谭渊教授重点并详尽地介绍了17世纪中的骑士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德国巴洛克小说《痴儿西木转》(der abenteuerliche Simplicissimus)中有一段是把中国描述为人间天堂。这与当时的德国社会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1670年德国作家哈格多恩(Christoph W. Hagdorn)出版了长篇传奇小说《埃关》(Aeyquan oder der große Mogol)(也作《一官》)。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来自《鞑靼战记》,李自成、吴三桂、顺治等历史人物均在书中登场,但情节却与中国历史大相径庭,几位主要人物在小说里都成了欧洲风格的游侠骑士。其中将中国的四川(Suchuen)描述为女王彭忒利西亚(Pentalisea)统治下的一个女儿国。后来谭渊教授还简单提及了几部小说作品,并对其中中国形象进行精彩的介绍,例如德国著名巴洛克小说作家洛恩斯泰因(Daniel Casper von Lohenstein)的宏篇巨作《宽宏的统帅阿梅纽斯》(Großmüthiger Feld-Herr Armenius),还有英国剧作家塞特尔(Sir Elkanah Settle1676年在其作品《鞑靼人征服中国记》(The Conquest of China by theTartars)中为四川女英雄编造的爱情故事。

 

最后,听众就相关历史问题与谭渊教授一起进行了探讨。

 

谭渊教授讲座

 

听众提问

 

上一条:北京外国语大学王炳钧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下一条:德语系成功举办口译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