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新闻|德语学院学子在首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6-16

新闻|德语学院学子在首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

 

撰稿时间:6.14.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学术研究的未来,在于年轻一代。基于这样的美好愿景,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德国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于20214-6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比赛,此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77所大学245支队伍,345名本科生报名,覆盖了全国60%以上开设德语本科专业的学校;大赛共收到209篇论文,德汉语投稿比例约2:3,其中文学75篇,语言学69篇,跨文化区域国别65篇,参赛学生的研究领域实现了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五个方向的全覆盖、学术性和前沿性;大赛及论坛吸引了线上线下总计逾500名观众。 

   我校德语学院六位获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本科四年级同学踊跃报名,将论文润色修改后投往了三个不同组别。大赛分为两轮,第一轮为论文盲审,第二轮为线上答辩。进入决赛后,李佳蔚同学和杨钫鸿同学在6.11号进行了线上八分钟的PPT展示和三分钟的专家问答。最后,李佳蔚同学的《论莱辛〈爱米丽亚·伽洛蒂〉中的语言述行》获得文学组一等奖,杨钫鸿同学的论文《论德国进入无现金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和不利影响》则获得跨文化与区域国别组的优胜奖。祝贺她们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佳绩,展现了歌乐学子的学术风采! 

  借助此次的多领域跨校科研实践交流平台,同学们第一次登上学术论坛,不仅培养了自己的问题意识、分析能力,还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进入决赛的两位小伙伴更是与不同高校的小伙伴们pk了科研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德语研究能力与应用水平。本科生作为专业外语学习者,通过平日的学习积累已具备一定水平的科研能力,希望未来我院学子也能继续带着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于发现待研究的课题,勤于钻研并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迈出学术交流的第一步,体会徜徉在学术海洋的乐趣! 

2021-06-14 11:17:15.878000

2021-06-14 11:17:15.801000

 

参赛收获及毕业论文撰写心得|驾言各勇往,实践仍精思

 

2017级四班李佳蔚

 

  本科生作为论文主讲人在论坛上侃侃而谈,这样的场景对于我来说也曾经不可想象,幸而今年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搭上了此次浙大举办的高校德语专业大学生论文比赛这辆珍贵的末班车,能够将花了数月凝聚心血的成果投出并获得大师指点一二,何其有幸。 

  

  大赛分为两步,首先为初赛盲审,也就是三位专家一起对论文打分。在收到初赛结果时,我着实有些紧张,因为结果只排第七,前六名的论文光从题目来看,就能窥见其选取文本的难度和结合理论的深度,由此对于即将进行的复赛我着实捏了一把汗。等到11号早上,所有文学组参赛选手在一个小小的腾讯会议室展示了自己的论文,并回答了三位专家的提问。轮到我时已是上半场末尾,老师提出的问题虽然有些许难度,但也在之前准备的范畴之内,所以我沉着应对,大致说出了一二,此为参赛大致过程。下午浙大安排的日程也很凑,在云端一口气听完了三场精彩的讲座,还有主办方精心安排的朋辈分享。通过这次比赛,我领略了其他高校小伙伴们优秀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也得到大咖指点,不仅提升了信心,更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下面想和大家聊一聊我的论文写作过程。 

  在德语学院廖峻老师开设的《德语文学选读这门选修课里,我领略到了戏剧的魅力,尤其对莱辛的戏剧理论及其戏剧语言产生了兴趣,后来在罗威老师的《德语文学作品分析》课里,我们更进一步细读了文本。因此在论文开题前,在读完莱辛的几部知名剧本后,具体选择了《爱米丽亚·伽洛蒂》这一部作为基础,结合英国哲学家奥斯丁的述行性语言的理论进行了具体的文本分析;在此过程中,我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困难,例如,由于并没有接触过理论,我一开始选择的“述行”概念太过宽泛,且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从奥斯丁最初的“如何以言行事”已经变成了超越语言范围涉及多领域的概念,所以最后在和导师商量过后我选择了修改题目,变成从其中的述行性语言切入,这样论文的思路也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其次再如寻找资料时的不顺,奥斯丁的著作中英版本我都已寻得,唯独德语资料没有纸质版,这样便对引用和论文文献综述造成了困难,后来一位在海德堡大学读研的学姐伸出援手,在图书馆帮我扫描,我方才获得到珍贵的原文材料,在此衷心谢谢她在学业百忙之中还能抽出时间,让我得以完成论文。 

 

 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德语课让我学到了基础知识张赟老师的学术论文写作课为我们厘清了思绪,传授给我们学术写作的基本范式和该避开的雷点;我的论文导师郑萌芽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对我起到极大的帮助,她提纲挈领式地在每次会谈时启发我,给我分享了很多相关的珍贵文献书籍;萌芽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微信群里论文结稿后老师所说的“大家要对自己出手的文字保持洁癖”也刻在了我的心里。 

 

 虽然学术写作和科研从一开始很难,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以后面对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也不要发怵,因为经过系统学习开设的各个方向的课程后,我们对各个领域,比如科技德语、跨文化交流、德语文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此时我们只需要进一步挖掘,对某一个小的兴趣点“穷追不舍”,让兴趣带着自己前进,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献,总能越写越有新的发现,不断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总之,感谢毕业论文的写作,感谢这次比赛,让我成长很多,同时也更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远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和大家共勉,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比赛结果截图

 

 

IMG_B03C5820595D-1

 

 

 

 

受访者图片

截屏2021-06-15 下午10.17.09

上一条:歌乐讲坛第十二讲:艺术、生产与恶——论《香水》与《斯居戴里小姐》中的罪与美 下一条:“歌乐讲坛”第十一讲——卡夫卡《诉讼》与书写的物质性